只是她坐上一堆人挤着的马车时,心里隐隐有些后悔。
早知道就跟陆墨安一起回了,至少他喜欢表姐,
有他在,她和娘这回去的路上,都不用担心。
林子衿还不知道唐蜜已经带着她姑姑,在回程的路上。
昨天也不知道她爷爷和大伯,是怎么和村长叔以及叔公伯公他们说的。
那些长辈来家里吃饭之前,见到她,都只说了一句:“回来就好,不要多想,凡事有我们在。”
因为这些话,她心暖的同时,便又掏钱让她三哥去看看谁家有多余的酒水卖。
不管如何,她都得叫那些长辈吃好喝好!
也正是因为这顿饭的招待,村长叔临走之前,与她说,地看好了,选个日子先动工。
村里的壮劳力,他会看着安排。
等她和离后,再带她去衙门立女户,然后将房契写她的名。
免得她这边房契弄好了,回头唐家要扯皮子。
也不知是天遂人意,还是林子衿重生后,运气真的变好。
村长叔和她伯公,两人凑在一起,算了算,最后都说今天的日子好。
这不,回娘家后的第三天,太阳一出,她就用布缠着手,之后率先在用草木灰画起来的地里,刨了一锄头。
等她动了土,林老头就接过她的锄头,招呼众人动手。
前来的除了林家人外,一共有十五人。
这些人,不全是姓林的,都是村长给找的村民。
林子衿这次要盖的房子,房间不多。
除了厨房柴房和堂屋外,就只要四间房即可。
这四间,她和姑姑以及蜜姐儿,每个人一间,剩余的一间便是绣房。
虽说,她打算不再做绣活卖,但自己要穿的衣服,还是得自己做。
另外,这绣房往大了建,也可以隔出一间来当书房。
至于堂屋,也可以往大了建,到时候隔出来给她爷爷奶奶住。
老两口若是不住,就空着。要是住,那过来就行。
考虑到接下来几年闹旱,林子衿自己拥有竹屋,里头有溪流,在圈地时,就让人往大了圈。
她打算到时候围墙往高了建,回头她家里有地可以种菜。
到时候她用竹屋里的溪流浇灌,也不会有人看见。
至于姑姑和蜜姐儿,相信她们就算是发现不对,也不会说出去的。
林子衿的这些规划,暂时还没人知道。
只是她爷爷知道她要盖那么多房间后,就有些不太赞同。
他老人家的话,家里就三个女人住,盖三间屋子就行。
一间厨房加柴房,一间堂屋加正房,这个林子衿自己住。
另外一间,就给姑姑母女住。
盖那么多,地还圈那么大,纯粹是浪费银子。
只是这盖房的银子,是林子衿掏的。
她坚持要那么大,林老头也没办法,最后只能随她去。
林子衿盖房,由于前来的人,都是村里的,所以工钱要比外头的便宜三文。
但相对的,林家每天得给大伙儿准备早饭和午饭。
早饭,是菜粥和咸菜,偶尔,会换成杂面菜包。
中午,有米饭有馒头。
当然,都不是精米和细面做的。
馒头是杂面馒头,米饭则是碎米掺着晒干的红薯丝,也就是俗称的地瓜米。
这个比例,大概是四六分这样。
菜,则是两素一荤。
所谓的荤菜,是炒菜的时候,放些肉丁或者肉沫。
素菜,是炒菜的时候,油水放足一些。
即便只有三个简单的菜,前来帮忙的人,和林家人,都吃的异常满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