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贾家小子,在皇帝那呆了一天还没出来?
太上皇半倚在榻上,眉头轻皱。
夏守忠赶忙微微欠身,恭恭敬敬地回禀:“回上皇的话,正是如此。老奴特意派了机灵的小太监在宫门口候着,从早等到这会儿,都没见着贾将军出来。”
“他们到底在里头谈些什么?”
太上皇眼皮一眯,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。
夏守忠一听这话,连忙跪倒在地,语气有些惶恐说道。
“上皇恕罪!陛下御乾殿里看管得那叫一个严实,里三层外三层的,老奴想尽了办法,也愣是探听不到一星半点的消息。”
“起来吧。”
太上皇摆了摆手,眼眸微眯,喃喃自语道:“这皇帝,到底是想干什么?”
弘元帝在位十几年,勤于政务,兢兢业业,朝堂上下皆称赞其为有道明君。
这些,太上皇都看在眼里,本也打算顺遂地将这江山的重担彻底交予他,安享晚年。
可如今,有一件事却像一根刺,扎在了太上皇的心头,让他怎么也无法释怀。
那便是弘元帝竟动了清洗老牌勋贵的念头。
人一旦上了岁数,就愈发念旧,那些老牌勋贵,哪个不是曾经跟着他南征北战,在沙场上出生入死。多年的袍泽情谊,早已深深刻进了骨子里,岂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?
之前弘元帝把贾琮召进宫,太上皇心里就隐隐有了猜测,莫不是想拿贾琮当一把利刃,狠狠整治这些勋贵?
可如今两人在御乾殿里密谈了整整一天,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,也让他彻底摸不着头脑了。
“夏守忠,你给朕死死盯紧了!”
太上皇的声音陡然低沉下来,却裹挟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,
“但凡有一丁点消息,立刻给朕汇报!”
“是!老奴定当竭尽全力,绝不敢有丝毫懈怠!”
夏守忠又重重地磕了个头,才匆匆起身退下。
太上皇独自坐在榻上,眼里望向弘元帝的宫殿。
“皇帝啊皇帝,你怎么就不明白朕的心思呢?”
太上皇神色落寞,再次喃喃自语,声音里满是无奈与叹息。
……
另一边,御乾殿内。
弘元帝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,眼中的欣赏之意愈发浓烈,看向贾琮的目光里,满是期许。
整整一天的时间,贾琮就像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师,在弘元帝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。
“大才!当真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啊!”
弘元帝在心底暗自惊叹,原本以为贾琮只是在兵略上造诣颇深,没想到经过这一整天的促膝长谈,才惊觉他竟是个全才。
弘元帝站起身来,在殿内来回踱步。
与此同时,他的脑海里也在飞速地思索着,对贾琮未来的安排,已然有了新的打算。
“贾爱卿,”
弘元帝停下脚步,目光灼灼地看向贾琮,眼中满是赞赏与期待,
“你所提出的这些策略,每一条都精准地切中了当下的时弊,倘若能够一一施行,我大乾何愁不繁荣昌盛。”
“只是,这些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,想要顺利推行,必定会困难重重啊。”
贾琮闻言,神色庄重,拱手行礼,语气坚定有力。
“陛下,万事开头难,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。但只要我们方向正确,目标坚定,哪怕前路荆棘丛生,坎坷崎岖,也终能抵达成功的彼岸。”
“就拿开海之策来说,”
贾琮微微一顿,条理清晰地分析道,
“虽说推行过程中会面临海盗倭寇的侵扰、沿海势力的阻挠等诸多难题,可一旦成功,海外贸易带来的巨额财富与先进技术,必将如同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,为我大乾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