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郡亭赶紧点头:“大姐,我们一家来报到,请问这是……”什么情况?
大婶子边洗菜边说:“连队所有人,有一个算一个,都去地里收粮食了,连长都亲自去带队了,今天没人给你们办手续。”
江家人傻眼了。
“这怎么弄?咱们还带着这么多东西呢。”于兰芳不安道。
“大姐,那他们几点下工回来呢?”江郡博上前问道。
“不下工,所有人都在地里干活,直到粮食全部收回来为止。
马上暴雨天要来了,不能让粮食烂在地里。”大婶嘴上说着,手里动作也不慢,淘洗着蔬菜。
江爷爷心一横:“咱们既然来了,就是连队的一员,大家把东西放在这里,一起去地里干活!”
大婶这才抬头正眼看向他们,可能有些意外,随后道:“你们刚来,还不懂干农活,先去玉米地吧,掰玉米轻省,高粱你们不会割。
行李就先放在那间屋里,我帮你们看着,没人会动。”说完她指了指厨房旁边的储藏室。
黑省的小麦和大豆,成片的种植区,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割。
像玉米和高粱等,易倒伏且穗头分散,机器难以有效收割,就需要镰刀手工割穗摘苞,再进行脱粒处理,依赖人工较多。
江爷爷的话,没有人质疑,大家当即放下手里的行李,堆在一处,然后朝着大婶指的路走去。
冷翠英看了一眼女儿,又看了一眼跑在前头的小儿子,到底什么也没说出口。
她想让江听晚留下休息,这孩子一路上又是晕车又是腹泻,折腾的瘦了一圈。
虽然现在看上去精神很好,但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。
可看到小儿子积极的跟上,公公婆婆也跟着下地,她到底说不出那些私心的话。
手心手背都是肉。
既然选择了一家人一起来,晚晚迟早要适应这样的生活,自己也护不了她一辈子,横竖这是她自己选的路,跪着也要走完。
干校不是家里,在这里,就算是家属,也需要通过劳动换取生存物资和口粮,没有谁能不劳而获。
而且下放时户籍会跟着迁至五七干校,粮油关系也由户籍对应的粮油供应单位转移至干校。
他们一家人要在这里生存,每个人都需要参加必要的劳动,毕竟兜里的钱再多,也变不成粮食。
来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,这会儿看到农村的真实状况,她的心已经跌到谷底。
这一家子老小要吃喝,全靠他们的双手,还真是有些难,毕竟大家都没有干过农活。
想到以后可能会吃糠咽菜,也不知道几个孩子能不能适应,冷翠英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。
都怪那个蠢货大姑姐,害了一家人。
江家人很快就找到了组织,玉米地里的二班成员得知他们是新来报到的,也没跟他们客气,赶紧让他们一起加入到抢收的队伍中。
除了江引鹤,其他男人都被安排了重一点儿的活儿,用背篓运输玉米。
得先从地里背出来,倒进手推车里,再统一运输到粮食晾晒场地。
连队有一辆改装过的旧拖拉机,不过现在要紧着其他地方用,顾不上这里。
除了玉米,今年他们连队还种了大豆和高粱,都很要紧。
江引鹤和女人们一起留在玉米地里掰玉米。
别以为掰玉米就是什么轻松的活儿,一点也不。
被玉米叶割到,那是实打实的疼,如果不做好防护,从玉米地里钻出来就没法看了,到处都是千沟万壑的小伤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