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秦关关程素心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娘亲听我心声黑化,反派慌了结局+番外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九苇渡溪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秦关关穿书了。还是一本烂尾的书。她的角色是个没出生就夭折的小炮灰。子大难产,一尸两命。隔着亲娘的肚皮,模模糊糊听到一个老婆子在催促她娘吃肉喝汤。按照原书情节,这老婆子是她那个便宜爹的奶娘,冯妈妈。她的便宜祖父是已故的户部尚书,便宜爹秦二爷是姨娘生的庶子,她娘程素心出身农家。她爹没脾气,她娘性子软。都被冯妈妈拿捏着。冯妈妈这个奶娘,俨然以婆母自居。程氏吃了两碗饭,喝了一大碗汤,胃里有些难受。冯妈妈又盛了满满一碗米饭,直接塞到她手里。“快吃。”程氏勉强吃了两口,为难道:“冯妈妈,我吃不下了。”“吃不下也得吃。”冯妈妈瞪着一对小三角眼,“你吃饭不是为了自己,是为了你肚子里的孩子。”啊啊啊,娘亲不要吃!这个恶毒老太婆,她想害死咱们娘俩!秦关...
《娘亲听我心声黑化,反派慌了结局+番外小说》精彩片段
秦关关穿书了。
还是一本烂尾的书。
她的角色是个没出生就夭折的小炮灰。
子大难产,一尸两命。
隔着亲娘的肚皮,模模糊糊听到一个老婆子在催促她娘吃肉喝汤。
按照原书情节,这老婆子是她那个便宜爹的奶娘,冯妈妈。
她的便宜祖父是已故的户部尚书,便宜爹秦二爷是姨娘生的庶子,她娘程素心出身农家。
她爹没脾气,她娘性子软。
都被冯妈妈拿捏着。
冯妈妈这个奶娘,俨然以婆母自居。
程氏吃了两碗饭,喝了一大碗汤,胃里有些难受。
冯妈妈又盛了满满一碗米饭,直接塞到她手里。
“快吃。”
程氏勉强吃了两口,为难道:“冯妈妈,我吃不下了。”
“吃不下也得吃。”冯妈妈瞪着一对小三角眼,“你吃饭不是为了自己,是为了你肚子里的孩子。”
啊啊啊,娘亲不要吃!
这个恶毒老太婆,她想害死咱们娘俩!
秦关关捏着小拳头,急得不行,吐出一串羊水泡泡。
可惜什么都做不了。
正愁无计可施,原本一片漆黑的眼前,缓缓浮现出一个光团。
外圈柔白,里面裹着一颗金黄的圆球。
像个鸡蛋。
耳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。
“徒儿,你大闹神界,引来天罚,受了九百九十道天雷,神元尽碎,躯壳被神山封印。”
“这是为师替你寻的肉体凡胎,你好好休养。”
大闹神界?神山封印?
这是哪位大神啊?
原书里也没有这个情节啊。
难道是小作者没来得及展开的神设定?
秦关关小心翼翼询问。
请问您是哪位大神呀?
您是原书里的,还是跟我一样穿来的?
光团没有回应。
但秦关关发现自己的视野一点点开阔了。
听到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晰。
她看到满桌子的鸡鸭鱼肉,看到了冯妈妈刻薄的嘴脸,听到她嘲讽程氏一个农女还学大家闺秀细嚼慢咽。
臭老太婆,不许你说我娘!
程氏正艰难地咀嚼着嘴里的饭,忍着恶心往下咽,耳边突然听到这么一句。
奶声奶气的。
她愣了一下。
屋里除了她和冯妈妈,就只有正给她盛汤的丫鬟锦儿。
“锦儿,你方才说话了吗?”
锦儿摇头:“没有。”
冯妈妈不耐烦地催促:“你赶紧吃饭吧。我看着你吃完还得去忙别的呢。我可不像你这么清闲,什么活儿都不干,整日不是坐着就是躺着,让你多吃几口饭还磨磨蹭蹭。把这个鸡腿吃了。”
程氏微皱眉头,但没说什么,夹起鸡腿咬了一小口。
娘亲不要吃啊!
这恶毒老太婆想让你子大难产,一尸两命!
秦关关急得小腿乱蹬。
“啪!”
程氏手中的碗筷摔在了地上,鸡腿掉在了冯妈妈的鞋上。
她睁大眼睛,无暇理会冯妈妈的责骂,两只手放在隆起的小腹上。
手下能清晰地感受到胎儿在踢蹬。
方才那是肚里的孩子在说话?!
子大难产?
一尸两命!
冷汗岑岑而下。
程氏扶着桌子站起身来,“锦儿,你去请个郎中来。”
锦儿蹲在地上收拾碎瓷片,闻言没有应答,而是扭头看向冯妈妈。
冯妈妈拧着眉头,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,“你天天能吃能睡,什么毛病都没有,用不着请郎中。你也就是嫁到我们秦府了,要是还在乡下,嫁个种地的粗野汉子,大着肚子还得洗衣做饭呢。矫情个什么劲儿?”
秦老太太脸都黑了,抬手指着连氏,“你……”
“别生气别生气,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,您怎么还当真了呢。您刚吃完饭,可不能动气,要不然消化不好,影响寿数的。”
连氏体贴地把秦老太太的手指给按了下去,用好学生的语气认真地问道,“老夫人,你刚才说,只要素心还当自己是秦家的儿媳妇,就得挨罚。那她要是不当自己是秦家的儿媳妇,是不是就不用罚了?”
秦老太太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什么意思?
难不成程氏还敢和离?
周氏忙出来打圆场,亲亲热热地问连氏,“婶母,你们用过晚饭了吗?”
连氏道:“还没来得及呢,屁股刚坐稳就被老夫人叫过来了。”
周氏:“素心,您快带婶母回去用晚饭吧,让厨房多做几个拿手菜。”
连氏笑眯眯道:“那明日出门的事……”
“禁足肯定是不能改的。我刚才想了个主意,不知道可不可行。”周氏看看秦老太太,见老太太没有反对,便继续说道,“母亲原本说的就是让素心从娘家回来后再禁足,咱们就当做素心后日,禁足也从后日开始。这样明天她陪您出门也不算坏了规矩。母亲您说呢?”
秦老太太阴沉地看了一眼程素心,“既然你大嫂如此为你费心思,我就给她这个面子。你也过来,向你大嫂道谢。”
程素心起身走到周氏面前,笑盈盈道:“大嫂平时对我照顾有加,这次我回娘家你也煞费苦心,现在又帮我想了这么好的主意,点点滴滴,桩桩件件,素心都铭记于心。”
说着福了福身。
周氏笑着搀扶,眼神有些复杂。
程素心这些话什么意思?她是不是知道了什么?到底知道了多少?
她心里有些毛毛的。
回到西小院,秦兮柔正在院门前望眼欲穿,看到她们便急忙迎上来,担心地问:“娘,祖母没有为难你吧?”
程素心笑着摇头:“没有。”
绣儿笑着道:“秦老太太被咱们老夫人气得脸都绿了。还有大夫人,都快把手里的帕子捏碎了。”
绣儿绘声绘色地给秦兮柔学了一遍,秦兮柔满眼钦佩地望着连氏:“外祖母,你教我吧。”
连氏道:“你就记住十六个字:有理有据,有的放矢,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。外祖母带你在实战中演练几回你就学会了。”
秦兮柔默念了几遍,牢牢记住。
晚饭摆上桌时,秦知简从国子监赶回来了。
连氏本来心里存了些怨气,想着要当面骂他一顿,但看到姑爷那万里挑一的模样,和脸上发自内心的喜悦,那点怨气就发不出来了。
当年连氏一眼就相中了秦知简。
那时有不少人托媒人到程家提亲。
得知程素心要跟京城来的秦家二爷定亲,好多人心里不平。
京城里千金小姐那么多,丰年县像程素心这样长相出众而且家境殷实的没几个,这秦家少爷怎么还到乡下跟他们抢?
有那不死心的,找了媒人跟连氏说,选姑爷不能挑长得太好的,秦家二爷那个模样,肯定一肚子花花肠子,将来过日子太操心,不如挑个长相憨厚的,过日子踏实。
连氏当面怼了回去:猪八戒长得丑,花花肠子一点不少。我家准姑爷那是相由心生,长得好,心也干净。不像有些人长得歪瓜裂枣,还心术不正。
秦知简也没辜负她的信任,这么多年房里连个姨娘都没有。
“那你来做什么?”
程氏坦然道,“儿媳明日想回趟娘家,请婆母准许。”
“回娘家?”老太太脸上露出嘲讽与轻蔑,“你觉得在我们秦家受了委屈?要回娘家告状?这种事,也只有你们乡下人才干得出来。我们这样的诗书礼教之家,嫁出去的女儿,无论在婆家遇到什么事,都不会跑到娘家哭诉。女子嫁到夫家,便要以夫家为天,一言一行都要维护夫家的名声与体面。看来你娘家没有给你这种教养。”
秦关关:你女儿好教养,在夫家闹出人命,等事情败露那天,双标老太婆你可别哭哟。
女儿的小奶音让程氏彻底放松下来。
她面带微笑,平静地回答道:“婆母没有让我受委屈,我回娘家也不是为了告状。只是今年还没回过娘家,想在临盆前回去一次,免得家中爹娘和兄嫂惦念。”
老太太冷哼道:“你要编理由也该编得像样点。我不是那种严苛的婆母,从未约束过你们回娘家,你将近一年都没回,偏偏我昨日刚说让你禁足,你今日便要回。”
程氏笑道:“也是赶巧了。我原本昨日就想跟婆母说的,事情一多就忘了,今日才又想起来。”
老太太半个字都不信,正要回绝,一旁的周氏笑着插嘴:“母亲,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吗。说不定真的就是赶巧了。”
程氏和老太太都有些惊讶。
周氏继续说道:“这个时节乡下不冷不热,再过些日子入了冬就该冷了,况且素心肚子这么大,以后会越来越不方便。她想这个时候回去看看,也是情有可原。”
老太太看着周氏,脸色阴晴不定。
她对周氏这个长媳了如指掌。
不管心里是不是真的孝顺,为了她那“京城第一贤良人”的好名声,周氏都会时时处处顺着她这个婆母的意。
今天竟然违背她的话?
周氏忙道:“母亲别生气。我只是想着,素心妹妹这两日的反常言行,或许是因为在家里憋得太久,心情不畅。她回趟娘家散散心,应该就能想通了。等她回来肯定就会跟您道歉,到时再继续让她禁足也不迟。”
老太太阴沉着脸想了想,“好。我准许你回去。但你必须在三日之内回来,回来后要禁足三个月。”
从京城到丰年,快马加鞭也得大半天,马车就更慢了。
三日回来,程氏在娘家只能待一天。
回来禁足三个月,那就是临盆前都不能再出府。
老太婆还有脸说自己不是严苛的婆母,真是好大一只双标狗!
秦关关直翻白眼。
程氏不愿再多纠缠,谢过老太太后便离开了福寿堂。
次日清早,程氏和秦兮柔早早便起来,收拾好东西,坐上绣儿前一日在胡记车马行定好的马车,赶往丰年。
秦知简一直送到城门口,目送马车走远,才依依不舍地去了国子监。
马车出城后走了一段平坦的官道,便拐上了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。
程氏怕肚子里的关关难受,带了好几个软枕,又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肚子。
秦兮柔看得心疼,跟坐在车辕上的绣儿换了位置,让绣儿坐车厢,她坐车辕。
绣儿力气大,她从旁边撑着程氏,程氏能坐得稳一些。
车夫是个年轻小伙子,皱着眉头,满脸不情愿地问秦兮柔:“你们秦家不是好几辆马车吗?怎么出门还要租车?”
秦兮柔好笑地道:“租你们的马车,让你们有钱赚,你还不乐意了?”
程素心正在喝汤,听到还没出世的关关这么干脆利落就把自己嫁出去了,呛得咳嗽起来。
第三天吃过早饭,程素心就和程家二老一起出发了。
总共三辆马车,胡小春和他的枣红马在最前面,车上装的都是连氏给秦兮柔和秦关关准备的布料首饰和各种礼品。
总之都是不怕颠的,胡小春可以放开速度跑。
程素心和连氏坐第二辆,绣儿陪着秦兮柔坐第三辆,程伯安亲自赶车,程苍山骑马。
临行前,二老夫人拉着连氏的手依依不舍,再三叮嘱让她尽快回来。
连氏点头答应,告诉她要是有人乱传闲话,就把她们的名字记下来,等她从京城回来一个一个去讲道理。
程伯安已经把江氏和姜宛宛悄悄送走了,关在一个稳妥的地方。
但昨天半夜梁氏和程季安又吵了起来,程季安气得摔门出去,在厨房抱着酒壶睡了半宿。
梁氏天不亮就抱着孩子回了娘家。
儿媳妇吵架回娘家,这是乡间最喜闻乐见的话题,再加上之前江氏上门闹出的动静,村里的姑婆婶娘们简直是过年了。
有连氏在,她们多少能收敛些。
所以二老夫人是真舍不得让连氏走,马车都看不见影了,她还翘首张望,不肯回去。
马车上,程素心问连氏,“四弟妹是什么脾气啊?”
程季安是程家最小的男丁,前年才成亲,因而程素心和梁氏不太熟,不清楚她的为人秉性。
春潮阁的事还未查清,且又牵扯颇多,程素心没有把全部真相告诉梁氏。如果他们夫妻因为这件事生了嫌隙,她会很过意不去。
连氏道:“她刚嫁过来时性格跟你挺像的,大大咧咧,不拘小节。”
梁氏的父亲是个私塾先生,家境一般,但对女儿十分疼爱。梁氏嫁到程家后,和程季安夫妻和美,二老夫人也待她很好,过门半年就怀了身孕,日子过得很是顺心如意。
没想到生产时遇到了大麻烦。
孩子是倒胎,头上脚下,足足生了两天两夜,十里八乡有名的稳婆都找来了,最后多亏一个七十岁的老稳婆,凭借几十年的经验硬生生把胎儿转了过来,这才保住了母子的性命。
但梁氏糟了很大罪,好几个月都下不来床,每天变着花样的进补,总算是把身子养回来了。
说是养回来,比起生孩子之前还是虚得厉害。
程季安也心疼妻子,照顾她的感受,一直没有再同房。
程素心道:“孩子是夫妻俩的,可生孩子的罪都是弟妹一人承受了,四弟心疼她也是应该的。”
连氏帮她调整靠枕,“你二婶也是这么说的。”
程素心有点想不通了,既然婆母理解,丈夫也体恤,梁氏也不是小心眼的人,怎么还能闹到回娘家呢?
连氏露出个无语的表情,“事情就是因她娘家而起的。”
秦关关本来都快睡着了,听到这句敏锐地预感到有瓜可吃,努力撑开眼皮,竖起耳朵。
乡间习俗,孩子过完满月后,要回外祖家小住,俗称“挪窝儿”,让孩子适应新环境,长得更健壮。
梁氏能下地行走后,也带着孩子回了趟娘家,二老夫人给准备了一车吃的用的,让请来的乳母和专门照顾梁氏的婆子也一道跟了去。
梁家是小门小户,看到婆家对女儿这么上心,自然是满心欢喜。
最新评论